“夜空中最亮的星”汇聚感人正能量
2019-07-26 17:37:4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图为高至凡为厦门六中学生授课。(资料图片)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高至凡”这个名字,但你或许听过福建省厦门六中合唱团活泼悠扬、清澈动人的歌声。

  《夜空中最亮的星》《稻香》《青花瓷》《鱼歌》《鱼戏莲叶间》《送别》……厦门六中合唱团演唱的歌曲在各大媒体点击量累计过亿,还曾受邀上央视演出。这一成功的幕后,厦门六中音乐老师、合唱团指挥高至凡是最大功臣。

  7月19日,年仅28岁的高至凡因突发重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合唱中,作为指挥,高至凡总是面向合唱团的成员,将背影留给观众。现在,让我们追随他的目光,看看他一直专心注视着的合唱的世界。

  坚持追求,从未懈怠

  1991年出生的高至凡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2014年,高至凡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毕业,进入厦门六中从事音乐教学工作。

  据厦门六中艺术团团长陈琦回忆,那时的高至凡扎着小辫子,戴深棕色的方框眼镜,披着一个束口袋在肩上,是个“颇有艺术家气质”的个性青年。

  然而,正是这个有个性的“90后”,找到了厦门六中副校长戴鹭坚,主动要求负责室内乐队并组建合唱团。

  “老高接手合唱团的时候,其实大家的兴趣并不在合唱上,因为合唱团的巅峰期已经过去了。”高至凡任教厦门六中时的第一任合唱团团长、该校2016届毕业生刘晓奇说,“连团员都是问题。当时合唱团团员没剩下几个人,我们就去一些社团强制纳新。怎么让大家重燃对音乐的喜爱,让老高颇费脑筋。”

  其实,不仅学生对合唱失去了热爱,那时的高至凡对合唱也有些“刻板印象”,“觉得合唱是很老派的东西”。不过,高至凡并没有选择用老的方法带起这支合唱团,他想要采用一些别人没有采用过的、有意思的方法,做一个不一样的合唱团。

  “那年,我们别出心裁地选了两首歌,一首是徐志摩的《我有一个恋爱》,一首是《修女也疯狂》里的《I Will Follow Him》。也许是歌曲选得好,我们拿了个一等奖,士气大振。”刘晓奇回忆道。

  高至凡的创新之路越走越远。2017年,厦门六中合唱团发布的一首阿卡贝拉版《青花瓷》在网上引发轰动。这首歌没有使用任何乐器,而是用人声和拍手作为伴奏。

  厦门六中合唱团一炮走红!高至凡并没有满足于此,反而更加投入。

  “他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合唱上。”高至凡的音乐搭档,同样为厦门六中合唱团付出良多的徐聪说。

  为了提高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水平,高至凡动用了一切办法请全国各地的音乐家来给中学生上音乐课,甚至执着得有些“不择手段”。

  作为上海Echo合唱团的粉丝,高至凡入职厦门六中后,经常跑到上海听合唱演出,学习最新的演绎方式。有一回听完Echo合唱团的演唱,他便给Echo合唱团的指挥洪川发信息留言,邀请洪川到厦门来指导。

  “洪川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老高却执着地发了一次、两次、三次……甚至邀请洪川在节假日到厦门帮学生们排合唱。约了大概一年吧,在2016年寒假,洪川终于来到厦门。在那以后的三年,洪川每年都来。洪川给六中的孩子们排合唱的时候,老高就在边上观摩学习。”刘晓奇说,这是他对高至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实际上,不仅是洪川,高至凡还邀请过上海彩虹合唱团团长金承志来给厦门六中的孩子们排练过。为了厦门六中推广和发扬“阿卡贝拉”表演形式,高至凡用近乎疯狂的方式在学习。只要是能提高合唱团水平的事,他都不遗余力。

  “许因为他的执着热诚,朋友们既‘讨厌’他又都支持他。”刘晓奇说。

  专注眼前,把事做好

  高至凡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带领下,厦门六中合唱团闻名全国,多次在电视节目中登台表演,与霍尊、张靓颖等歌手合作演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厦门六中合唱团走红后,面对媒体时,高至凡十分低调。他说:“我不在乎多火,得什么奖,学生真正享受音乐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我们不是娱乐明星,不是歌手,不是商业运作,第一考虑的还是教育层面……”

  “他曾说,我只做我的合唱。”陈琦回忆,高至凡对音乐投入了全部精力,始终在寻找合唱最前沿的表现方式,加入各种表演,将歌曲转化为最适合中学生的作品。

  2019年,学校为高至凡申报省五一劳动奖章。面对所有的奖项,高至凡都表示:荣誉不重要,还有比我更优秀的同事,他们比我更辛苦。只要是咱们六中老师被肯定、被奖励,我都开心!在高至凡拒绝提交申请表的情况下,他的同事们替他撰写并提交了申请表。

  “合唱实际上是乏味的,要一点点地抠。排练是痛苦的事,每次结束,大家都会欢呼雀跃。我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们在追求音乐本身的东西,把每一个音准、节奏都做好,练习好。”徐聪说,真正打动人的其实不是那些技术上的“花架子”,而是音乐的本质。

  “我们的合唱并没有外界说得那么玄乎、那么美,只是因为认真雕琢了每一个音符。大家心思单纯,不想完成作品后能得到什么,只专注眼前,把合唱这件事做好。”徐聪说。

  哪怕是乏味的事情,也要做到最好,让其熠熠生辉。这样的匠人精神,在高至凡的身上闪耀着光芒,也同样能在徐聪、在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成员们身上找到。

  为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育上,高至凡从不参加商业演出。但遇到公益演出,他总是不遗余力。

  初中合唱团成员邱诗晗参加了所有阿卡贝拉曲目的录制,她对高老师的一次“三小时夜聊”印象深刻。

  有一次,因为唱主旋律的同学镜头比较多,关注度高,孩子们互相有些不服气。排练之后,高至凡把大家聚在房间里聊天,一聊就是三个小时。他告诉孩子们要时刻记得唱歌的本质,享受音乐,不要太在意外在的东西。他也向大家保证,在往后的录制中每个人都有镜头。一番恳谈不仅解开了大家思想上的疙瘩,还让大家化解芥蒂,心贴得更近了。

  “我们喜欢合唱,喜欢一起唱出来的歌。喜欢一起欢笑一起哭,一起收获一起痛,合唱中每个人都很重要,少了谁都不行,少了一个声部就不是合唱了。有人陪着的感觉真好。”孩子们说。

  合唱有合,更要有“让”

  在厦门六中的5年任教期间,高至凡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将音乐教育当成志业而非职业。对学生而言,他扮演着重要的启蒙角色。

  蒋芷涵是厦门六中初二的学生,是初中合唱团的一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落落大方,自信十足。

  “这份自信正是来自于参加合唱团。”蒋芷涵说。

  在合唱团招录《青花瓷》一曲的成员时,蒋芷涵没有被选上,感到十分沮丧,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更努力。然而,到了《稻香》曲目考核时,蒋芷涵由于过于紧张发挥失常,还是落选了。不甘心的她主动找到高至凡,请求老师给她一个重新考核的机会。当站在高至凡面前演唱完后,她不仅获得了参加《稻香》演唱的机会,同时也收获了自信。

  “我再也不怕在众人面前说话、唱歌了,登台表演也是自信满满,这是老高送给我的珍贵礼物。”蒋芷涵说。

  小学时,蒋芷涵唱的是高声部;参加六中合唱团后,高至凡认为她音域比较广,让她尝试不同的声部,所以高、中、低声部都唱过。她表示,这让她重新认识了音乐。原来认为无论是高声部还是低声部,只要唱好自己的就行了;唱了中声部,才学会要兼顾高、低两个声部,再唱高、低声部时,感觉就不一样了。

  “合唱就像说相声,有逗哏,也得有捧哏,相互映衬才行。”蒋芷涵形容。

  在学生眼里,高至凡是个真挚热忱的老师。教学生音乐他从不收钱,只要学生愿意合唱便心满意足。他会给想学习的学生单独开小灶,对作品对学生都很认真。正因为高至凡的负责,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真正爱上了音乐。

  “合唱对我的意义,不单是唱这么简单,还延伸到了许多方面,比如对作品、对人生的理解。老高经常会讲解作品,帮助我们理解,这对我在参加音乐戏剧考试时比同龄人有优势,也对我现在的创作很有帮助。”后来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刘晓奇很感慨,“他不仅教我们音乐,还教我们为人处世。”

  谈到自己的体会,刘晓奇说,合唱其实讲究的是“让”,谦让的让。曲子好不好听、有没有完整地演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均衡”。不能因为高声部音色明亮又相对好唱就突出,也不能因为中声部是“夹在缝里的”就忽略它,同样,缺了低声部也不行。合唱这种“让”的精神,让他深受启发。

  刘晓奇不是合唱团里唯一选择了音乐的学生。在一届又一届的合唱团成员里,不乏考上顶级音乐学校的团员。

  在高至凡的葬礼上,现场没有放哀乐,而是由厦门六中新老合唱团团员一起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伴随着空灵纯净的歌声,人们在泪雨中送别了高至凡。

  “我们手头做的事,一件都不会停下来,我们会继续下去,把音乐做得更好,这一定也是至凡希望的。”谈到厦门六中合唱团未来的发展,徐聪这样说。

  现在,厦门六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合唱团,大家表示,一定要把这一凝聚高至凡老师心血的品牌继续传承下去。

  “厦门六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我们会一起来帮助老高完成未竟的事业。我们也相信他已经化作了夜空中的一颗星,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金承志在对好友的悼词中说道。

  越深入高至凡的合唱世界,越能够感觉到,他将许许多多对合唱有着纯粹热爱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彼此对音乐的创新与精益求精中互相共鸣,声音渐渐响亮起来。曾经被人厌倦的“老派”的合唱,正在唱起新声。

  “原以为大合唱只是大家异口同声唱同一首歌,挺无聊。在看了厦门六中合唱团的表演后,才知道原来合唱也可以这么有趣。”在厦门六中发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合唱视频下,有网友动情地评论道。

  厦门六中合唱团粉丝、网友“yualex”说:“这是一群有个性的孩子,他们每一个人在合唱中都至关重要。当这些生动的个体在集体中交汇,个体没有被埋没,反而演绎出了最动人的旋律。”

  如今,在抖音APP上,许多创作者不约而同地为暖心的视频配上了高至凡创作的音乐。感人的画面与动人的音乐交织在一起,为更多人带来了正能量。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高至凡走了,但他的故事和他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却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李云舒 蔡怡林 张宏)

编辑:陈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