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言出纪随:以严明的党纪净化政治生态
2016-01-29 09:12:2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政治生态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生态概念,还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的生态化概念,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是民心向背的最大政治。构建良好政治生态,需要各级党委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担起来,需要各级纪委一以贯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保持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坚持问题导向,见人见事、言出纪随,持续释放正风反腐红利,以严明的党纪净化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严格纪律约束,净化政治生态

  紧紧抓住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盯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开列责任“负面清单”,进一步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具体化,对责任追究的内涵、主体、适用范围、方式和程序、整改作出规定,建立问题约谈、专项督查、失责必问、通报曝光、整改反馈等工作机制,上紧“责任弦”,言出纪随,着力解决基层不想抓、不敢抓“两个责任”的问题,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紧盯“四风”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变种,探索推行“互联网+监督”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常态化工作机制,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入纪律审查的重点,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防止“四风”反弹。

  聚焦“四种形态”监督执纪,全面推行初信初访办理“零暂存”机制,控增量、清存量,恰当运用异地交叉、提级查办、派员督办、作风巡查等措施,倒逼纪律审查各项工作冲着纪律去,让破纪者受到处罚、付出代价,让想违纪者受到震慑、悬崖勒马,实现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源头治理,着力整治庸懒散拖,坚决克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选人用人、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等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弘扬清风正气,涵养政治生态

  坚持以文化人,打出廉政教育系列“组合拳”,推行“1+N”警示教育联动机制,组织开展旁听庭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辐射带动和教育引导,解决“不严不实”这个思想“总开关”问题。

  坚持抓早抓小,探索党员干部廉情预警管理机制,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加强诫勉谈话工作,及时发出预警、督促整改、防微杜渐,唤醒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

  坚持正面倡导,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准则》《条例》,在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辅导、专题访谈、座谈交流、巡回宣讲等正面引导教育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运用批评教育武器,以上率下、落实责任、扎实推进,不断拓展学习贯彻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把党规党纪印在心,让党员干部学法规、受教育、明底线、知敬畏。

  强化责任担当,保障政治生态

  尊崇党章、践行党章、维护党章,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严压实“两个责任”,准确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牢牢盯住“六大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水准和把握政策能力,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言出纪随、落到实处。

  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回归纪委“原教旨”,深度聚焦“维护党纪”,将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与全面从严治党、重构政治生态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按纪律的要求处理问题,用纪律的方式开展工作,全方位“挺纪在前”,全方位从严执纪,用纪律的尺子衡量“森林”的总体生态,把精力重点放在“惩”与“治”上,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查办大案要案”向“执纪监督问责”转变,从“查违法”向“盯违纪”转变,从“只看树木”向“护好森林”转变。

  坚持务实求实真抓实干,发扬“钉钉子”、“啄木鸟”精神,弘扬“深入基层”、“马上就办”等好作风,持续深化“三转”,优化政治生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实践“四种形态”,及时分类处置,一般性问题要与本人见面,谈话提醒、函询核实,让党员干部相信组织、忠诚组织,把问题主动向组织讲清楚。执纪监督要用党纪尺子衡量,用纪律语言描述,体现政治水平、思想水平。(福建省三明市纪委课题组)

编辑:林丹霓